客服热线:0731-85127885
梧桐保 >  知识 >  保险课堂 > 失业金可以领几次?领取标准是什么?

失业金可以领几次?领取标准是什么?

陶云飞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来源:梧桐保

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,失业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。此时,失业金这个问题就成为了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。那么,失业金可以领几次?领取标准又是什么呢?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。

一、失业金可以领几次?

失业金可以领几次?领取标准是什么?
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失业金的领取次数。据了解,国家规定失业金的最长领取期限为24个月。也就是说,失业人员可以在24个月内领取失业金。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不是所有的失业人员都可以领取24个月的失业金。根据国家规定,领取失业金的人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:

1、在失业前已经连续参加工作满1年以上的;

2、在失业前未满60周岁的;

3、在失业前已经缴纳了失业保险费满1年以上的。

如果符合以上条件,失业人员在24个月内可以领取失业金。不过,领取的方式并不是一次性领取24个月的失业金,而是每月领取一定的失业金。

二、领取标准是什么?

那么,失业金的领取标准是什么呢?根据国家规定,失业人员的失业金领取标准如下:

1、基本失业金:按照上一年度本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月平均工资的80%计算,最高不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%。也就是说,失业人员每月可以领取本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月平均工资的80%。

2、失业补助金:根据当地的规定,失业人员有时还可以领取失业补助金。失业补助金的领取标准与基本失业金不同,需要根据当地的规定进行计算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的金额并不是固定的,而是根据个人的缴纳情况和当地的规定进行计算。同时,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的过程中,需要按照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,否则失业金的领取可能会受到影响。

三、失业金的影响

失业金的领取对于失业人员来说,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保障。不过,失业金的领取也会对个人产生一些影响。比如,失业金的领取可能会导致个人的消费水平下降,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。同时,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的过程中,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,比如及时更新个人的求职信息,积极参与培训等等。

四、结语

总的来说,失业金对于失业人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障。不过,失业金的领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需要符合国家的规定和当地的规定。同时,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的过程中,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,以免影响失业金的领取。

【原创声明】凡注明“来源:梧桐保”的文章,系本站原创,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否则,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